top of page


聯昌的故事

1959年,張永根老先生開始接觸中藥。並在 六〇年代創立了聯昌參藥行。







他當時常常受政府指派,到中國各地採購藥材。因為飲食差異、水土不服、流行性病症,地大偏遠不方便就醫。張老先生於是隨身帶著中藥,不只自用,也幫助同行的人。


他慢慢把經驗與各地民俗偏方整理出來,還研究製成一帖攜帶方便、用途廣的配方「五行氣」,這成了聯昌最早的經典配方之一。

後來張老先生的兒子張右宗,在藥香中長大。他從小在中藥鋪裡幫忙,對藥材熟門熟路。


他有一個想法:「如果中藥能變成像吃飯一樣的習慣,不是只有生病時才想起來,那人們就可以更早養生、維持健康。」

於是,在2003年,他正式創立了聯昌中藥科技,把「藥食同源」當作品牌的核心價值。




不只在書本上學,他還親自跑遍中國各大藥材產地,
確保每一帖中藥、每一味食材都是最好品質。


這樣的堅持,讓聯昌在中藥界站穩腳步,甚至被譽為「北同仁,南聯昌」。

藥食同源

起源與典故
「藥食同源」乃中國傳統醫學核心理念之一, 指食材與藥材源於自然,兩者無明顯界限;其起源可追溯至《黃帝內經·太素》:「用之充饑,謂之食;以其療病,謂之藥」。 《淮南子·修務訓》記載神農嘗百草,辨識甘苦,使人避毒取食,正體現古代人將食與藥合而為一的智慧。
理論延展與灌輸
歷代本草、食療著作(如孫思邈《千金要方》《食治》卷、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) 均收錄大量「藥食兩用」物種與應用,同時提出「四性五味」食養理論。 現代衛福部與中醫藥司亦制定可用於食用的中藥材名單, 確保安全落實理念實務化。
現代價值與應用
重視養生與健康維護的價值定位, 特別適合當代快速生活節奏與營養失衡的環境。 常見藥食同源素材如枸杞、紅棗、山藥、人參、甘草等,含多糖、多酚、皂苷等天然成分,常見於藥膳與日常飲食。

網頁素材2224+-24

網頁素材2224+-22

網頁素材2224+-23

網頁素材2224+-24
1/3

時事脈動
![]() | ![]() | ![]() |
---|

了解更多
bottom of page